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0年05月08日
比亞迪的寒冬來臨了嗎?
進入十二月,比亞迪可能比別的公司感受到更多“涼意”。最近,有兩則消息與其有關:一則是,動力鋰電池應用分會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十一月,國軒高科裝機量首次超過比亞迪,躍居國內裝機量第2,比亞迪跌到第3;二則是,據國外數據專家KevinRooke統計,截止到今年十月底,特斯拉電動汽車累計銷量達807954輛,比亞迪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和插混)銷量為787150輛,至此,特斯拉成功超越比亞迪,再次成為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冠軍。
同一個月,接連兩項數據被超越,背后或許也折射出比亞迪今年以來的不易。
十一月裝機量被超越或只是開始
比亞迪上一次被別的電池公司超越還是2017年的時候。動力鋰電池應用分會數據顯示,2017年寧德時代以12GWh的出貨量,力壓比亞迪7.2GWh出貨量,成為國內動力鋰電池公司“一哥”,同時還超過日本松下10GWh出貨量,奪得全球動力鋰電池銷量冠軍寶座。
自從2017年被寧德時代超越后,比亞迪窮追猛趕,但囿于一系列因素,與寧德時代的差距越拉越大。但憑借自家公司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完美表現,比亞迪在國內動力鋰電池裝機量上,仍然在一段時間內穩坐“二把交椅”,并甩開第3名較長距離。
不過,即便這種“好景”,也沒持續多長時間。剛剛過去的十一月份,國軒高科以412.65MWh的裝機量躍居國內第2,比亞迪退居第3。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只是單月裝機量被超過,但是相關數據卻透露出非常嚴峻的形勢。動力鋰電池應用分會統計數據顯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裝機量已持續三個月環比減少,同比更是持續五個月下降。
從今年1-十一月份總裝機情況來看,比亞迪仍然以9.61GWh的裝機量穩居國內第2,甩開第3名的國軒高科6.77GWh。但是,這種單月的超越或許只是前兆,關于比亞迪來說,2020年能否保證國內裝機量第二,已經是個大問號了。
除了國軒高科、力神電池、中航鋰電、億緯鋰能等第二梯隊公司的緊追,日韓等外資公司在2020年放量造成的潛在威脅也不容忽視。
十一月八日,特斯拉上海廠Model3正式下線,十一月十三日,特斯拉獲得了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頒發的量產許可證。根據規劃,特斯拉上海廠2020年設計產量為10萬輛左右。據電池我國網了解,特斯拉上海廠首批車型為Model3標準續航升級版。該車型電池包容量約為60kWh,也就是說,該廠2020年關于動力鋰電池的需求將在6GWh左右。
據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9年第11批)目錄,國產特斯拉Model3已搭載LG化學電芯。傍上特斯拉這艘巨輪,LG化學2020年在我國動力鋰電池市場的裝機量或將擠入第一梯隊。
動力鋰電池應用分會數據顯示,自今年六月二十五日我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過渡期結束后,比亞迪動力鋰電池裝機量大幅跌落,其7-十一月裝機量分別為582.72MWh、317.47MWh、469.54MWh、468.38MWh和404.97MWh,持續三個月環比下降,持續五個月同比下降。這種走勢,前景并不樂觀。
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及預期市場競爭更為激烈
憑借多年在電池領域的積累以及較早的向電動汽車轉型,在我國政府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時候,比亞迪抓住了這個機遇,并在2016年一舉超越特斯拉,摘得全球電動汽車銷量桂冠。這種榮譽比亞迪一直保持到2019年九月。如前所述,KevinRooke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十月特斯拉又從比亞迪手中奪回了第一。
2018年,比亞迪汽車總銷量為52.07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24.78萬輛。其新能源汽車銷量遠超當年年初定下的20萬輛目標。在新能源汽車銷量高上升的鼓舞下,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供應商大會上透露,2019年公司目標“更大膽了一些”:2019年汽車銷售65萬輛,其中以新能源汽車為主。這個目標比2018年高出了近30%。彼時,王傳福在接受CCTV-2《對話》欄目采訪時還表示,傳統汽車有壓力、有危機,但是新能源汽車會依然保持高速上升,“我們對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上升率是可以預料的,我們有能力實現。”
但今年財政補貼的退坡力度之大恐怕王傳福并未預料到。2019年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國補退坡力度超過50%,地補完全取消。新能源汽車產銷高歌猛進的勢頭迅速急轉直下。根據比亞迪公布的數據,今年1-十一月,比亞迪汽車總銷量為41.82萬輛,不及去年同期的45.10萬輛。2019年只剩一個月的時間,銷量能否達到去年水平仍然是個未知數,而65萬輛似乎已無可能。
燃油車方面,比亞迪今年1-十一月累計銷量201813輛,同比減少19.24%。在燃油車領域,比亞迪難與傳統國際品牌抗衡,比亞迪也希望通過新能源汽車“換道超車”。
但新能源汽車方面,今年1-十一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21.64萬輛,同比僅上升了7.58%。尤其從十一月銷量來看,比亞迪去年十一月新能源汽車銷量30076輛,今年僅11220輛,同比大幅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重回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冠軍的特斯拉,僅今年1-九月,電動汽車銷量就達到了26.66萬輛。
較為嚴峻的現實是,當全球車企陸續推出電動化車型的時候,比亞迪電動汽車銷售也面對著殘酷的競爭和廝殺;再加上我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大幅退坡,比亞迪電動汽車也出現失速。
關于比亞迪來說,2019年可能還算好過一些,2020年甚至往后,形勢更為嚴峻。電動化已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國內來看,無論是自主品牌、合資汽車品牌還是造車新勢力,均悉數推出電動化車型;國外方面,特斯拉已在華建廠并投產,大眾、寶馬、戴姆勒、豐田、通用等全球傳統主流車企,也相繼公布了電動化戰略,相關電動汽車型陸續推出,并且將我國市場作為電動汽車的重要戰場。自2020年開始,我國市場電動汽車型將百花齊放,坐擁品牌、資本、制造、渠道等優勢的主流車企,比較亞迪以及國內其他車企,都將造成較大沖擊。
當然,比亞迪并不甘于這種現狀,也在積極謀求出路。關于比亞迪來說,最大的砝碼或許依然是電池。回望過去短短幾年,比亞迪曾憑借動力鋰電池技術的領先和穩定的供應,摘得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冠軍寶座,但優勢轉瞬即枷鎖。在全球主流車企紛紛轉型電動化的時候,比亞迪曾經傲嬌的“我們的電池不外供”,很快就拖累了其電池裝機量。
作為曾經的電池巨頭,在電池技術上有著二十余年的積累,2017年被寧德時代超越之后,比亞迪乃至王傳福,已經多次在公開場合透露,其動力鋰電池業務將拆分并獨立上市。實際上,比亞迪也在積極尋求電池外供合作,2018年與長安汽車成立合資電池公司,今年又與豐田、奧迪等國際車企達成合作協議或意向。頻頻動作背后,也可以看出比亞迪的危機感,但最終比亞迪何時能度過當下的“寒冬”?仍要時間觀察。
觀察丨比亞迪的“寒冬”剛剛開始?
上一篇:如何打造動力鋰電池數字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