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0年04月28日
比亞迪“刀片電池”挑戰電池界“珠穆朗瑪峰”
業內熱議許久的比亞迪“刀片電池”終于露出真容。
比亞迪“刀片電池”可循環充放電3000次以上,支持超過120萬公里的行駛里程。單次充電可續航600公里,挑戰針刺測試。
關于新能源電池領域持續了多年的路線之爭問題,王傳福說:“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許多公司陷入對續駛里程的攀比之中,這種攀比的壓力,會轉嫁到動力鋰電池身上,讓行業對動力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出現非理性的追求。坦白講,正是對電池能量密度不切實際的追求,帶偏了動力鋰電池行業的發展路線,并且讓新能源乘用車的安全性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
圖源:比亞迪官網
挑戰電池實驗界的“珠穆朗瑪峰”
亞迪官方表示,“刀片電池”通過結構創新,在成組時可以跳過“模組”,大幅提高了體積利用率,最終達成在同樣的空間內裝入更多電芯的設計目標。
相較傳統的有模電池包,“刀片電池”的重量比能量密度可達到180Wh/kg。相比此前有模電池組提升大約9%,電池在同等體積下能量密度上比傳統鐵電池提升了約50%。
比較傳統的磷酸鐵鋰離子電池,“刀片電池”的最重要的升級便是將電芯內部實現無模組設計,電芯直接集成為電池包(即CTp技術),從而大幅提升集成效率。
CpT(celltopack)是直接將電芯集成在電池包內部的一種技術,與以往封裝結構相比省去了電池模組組裝環節,使得電池包零部件數量減少40%,CTp電池包體積利用率提高了15%-20%,生產效率提升了50%,大幅降低動力鋰電池的制造成本。目前,CTp電池包體技術掌握在為數不多的幾家電池制造商手中。
在公布會現場,比亞迪也公布了一段對“刀片電池”進行針刺測試的視頻。
業內人士介紹稱,針刺測試其實就是人為模擬電池內部短路的一種實驗。測試是將一根金屬針刺穿電池,導致內部發生短路,隨后觀察電池的表現。目前,該實驗被業界認為是電池安全測試中非常嚴苛的一種,可以模擬電池貫穿極度危險情況下的整車安全,被稱為電池實驗界的“珠穆朗瑪峰”。
視頻中,參與同樣測試的還有三元鋰離子電池和傳統磷酸鐵鋰塊狀電池。在同樣的測試條件下,三元鋰離子電池在針刺瞬間出現劇烈的溫度變化,表面溫度迅速超過500℃并開始劇烈燃燒;傳統磷酸鐵鋰塊狀電池無明火、有煙,表面溫度達到200℃~400℃;“刀片電池”在穿透后無明火、無煙,電池表面溫度為30℃-60℃左右。
這意味著,“刀片電池”在破損嚴重的情況下電池也不會起火。
關于“刀片電池”在針刺測試中的表現,我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的評價是”非常優異“。
“‘刀片電池’表現優異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刀片電池’是一個長條型的電池,所以它的散熱面積比較大;另一方面,當針刺的時候,它短路的回路比較長,所以產熱的能力相對要下降,即產熱下降而散熱加強,因此升溫速率就會比較小。所以它的針刺測試表現非常好。”歐陽明高在公布會現場通過視頻連線說。
已進入量產階段
目前,比亞迪刀片電池已經進入量產階段。今年六月左右,將搭載在比亞迪漢投產上市。比亞迪副總裁何龍稱:“今天,幾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車品牌,都在和我們探討基于‘刀片電池’技術的合作方法。”
關于“刀片電池”的商用問題,王傳福在會上透露,“刀片電池”只在比亞迪漢純電車型搭載應用,其他車型暫無規劃。據介紹,比亞迪漢預計在今年六月上市。
何龍在公布會上表示,“今天,幾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車品牌,都在和我們探討基于‘刀片電池’技術的合作方法。”他表示,比亞迪“弗迪系”全部核心技術和零部件將向整個新能源車行業開放共享,讓行業和消費者受益。
磷酸鐵鋰離子電池占比將提升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董事總經理呂娟指出,比亞迪對鐵鋰離子電池進行了效果明顯的改進。我國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鋰電池產業雖然年輕,但銷量及結構優化持續進行,具備了相當程度的全球競爭力。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公司提升動力鋰電池單體在電池包乃至整車層面的重要性,有助于二者(比亞迪以電池公司身份)以先進的動力鋰電池技術為依托,在和國際動力鋰電池供應商,和自主乃至全球車企龍頭的產業鏈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并使得更多消費者青睞新能源汽車。
預計2020年磷酸鐵鋰的電池在商用車占比將進一步提升。從投資的角度,上游磷酸鐵鋰得以放量,下游商用車盈利能力邊際改善。由于整個磷酸鐵鋰的上游已經經過三年洗牌,行業集中度較高。龍頭公司受益明顯。
關于業內合作,比亞迪集團副總裁兼弗迪電池董事長何龍表示:“今天,幾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車品牌,都在和我們探討基于‘刀片電池’技術的合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