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0年04月24日
瘋狂擴產 超240吉瓦的新增光伏產量賣給誰?
今年以來,雖然新冠肺炎疫情相繼在國內外爆發,對全球經濟和產業造成沖擊,但在病毒的肆虐下,我國光伏行業仍然逆勢擴張。在剛剛過去的三月,隆基股份、通威股份、九洲電氣、晶澳科技、中環股份、協鑫集成等多家光伏公司陸續通告將投資推動光伏組件擴產。
數據顯示,從2019年底至今的三個多月里,已有28家光伏公司宣布或啟動了總投資額超過1200億元的擴產計劃,涉及產量規模已超過240GW。不過,由于當前國外疫情迅速蔓延,海外光伏市場也正在面對嚴峻的挑戰,關于出口占比較高的光伏產業,2020年市場前景尚不明朗,盲目的樂觀,一味地加碼產量,將對行業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疫情之下,業內人士提醒國內光伏公司大量擴產需理性。
扎堆擴產疫情難阻發展勢頭
我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向記者表示,早在去年下半年,光伏的擴產大戲就已經悄然開幕。2019年底,多家光伏公司透露了超200GW擴產計劃,產量擴張的趨勢開始露出端倪。而在今年春節后,復工復產的步伐剛剛開啟,各大公司的密集投資便如約而至,二月份,僅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三家公司擴產產量就達到60GW,總投資額347億元。進入三月,各大公司扎堆擴產更是不斷升級。
三月十九日,通威股份通告稱計劃于云南保山投資年產4萬噸高純晶硅項目,總投資預計40億元,2020年上半年啟動。項目達產后將實現年營業收入30億元。根據通威股份此前的通告,2020年,該公司計劃實現硅料產量8萬噸,到2023年實現產量22萬-29萬噸。按照行業目前擴產進度來看,通威股份硅料市占率將成為全球第一,龍頭地位也將加速提升。
三月二十三日,隆基股份宣布了2020年以來的第三次擴產,這家單晶巨頭將投資70.11億元建設嘉興年產5GW單晶組件項目、騰沖年產10GW單晶硅棒項目和西安航天基地一期年產7.5GW單晶電池項目。三大項目達產后將實現年均營業收入200.78億元,年均凈利潤合計達到20.94億元。
據隆基股份相關負責人介紹,三個項目均將于今年年內開始投產,項目投產后,隆基股份將憑借其自身的技術優勢,借助當地的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搶抓市場發展機遇,擴大產量,滿足市場對高效產品的需求,提高公司產量規模和盈利能力。
三月二十八日,協鑫集成公布通告稱,已與合肥市肥東縣人民政府簽署協鑫60GW組件及配套項目產業基地項目投資合作協議,以夯實光伏主業。據悉,項目總投資預計180億元人民幣,組件項目從2020年起分四年四期投資建設,首期15GW,預計投資50億元人民幣。據協鑫集成董事長羅鑫介紹,新廠全部達產后,預計將為公司帶來超過210億的銷售收入。
雖然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愈演愈烈,對行業的影響尚難以估量,但光伏公司卻不斷逆勢擴張,顯示出超強的逆生力。然而,這一輪的產量擴張大潮之下,勢必會帶來產量過剩,新增產量銷往何處?將是行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影響滯后產量擴張要清醒
產量擴張、投資加碼的背后,有著公司對行業未來發展的看好。由于國內控制新冠病毒傳播的行動效果顯著,目前來看,疫情對光伏制造業、下游電站建設等領域的影響較小。三月四日,國家能源局披露信息,稱光伏在建項目復工率已達30%-40%,而在當前,國內一線光伏制造公司復工率已超過90%。
但在國內影響總體可控的同時,全球疫情形勢依舊嚴峻,截止北京時間四月三日17:00左右,全球累計確診已經突破102萬,其中,僅美國累計確診人數就達到24萬。
隨著海外疫情的擴散,關于國際市場不確定性的憂慮卻在上升。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組件出口量已達66.6GW,占國內組件總產量約67.5%,同比上升18.2個百分點,重要龍頭公司出口占比均在70-80%左右。由于海外疫情的加速蔓延,當前關于國際市場依賴度較高的光伏行業的增產禍福難料。
此前,我國光伏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二月,電池片和組件出口增速環比均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光伏行業協會預計,隨著海外疫情的加劇,其影響將在三月的出口情況中體現的更為明顯。國際市場的波動,必然會對我國光伏行業出現沖擊,劉譯陽告訴記者,這一沖擊會有多大,目前尚難以估量,仍有待觀察。
與此同時,作為第二產業的光伏行業,疫情造成訂單數量下降的影響或將滯后。雖然此前,業內普遍預期今年國內市場將復蘇,裝機量或超過40GW,但考慮疫情對國內外的總體影響,2020年全球市場前景并不樂觀,據機構預計,新冠疫情影響下,2020年新增裝機將在120-140GW。關于國內光伏行業,擴產計劃的執行還需理性看待。
出口受阻國內市場壓力山大
由于一季度及上半年的訂單早已簽訂,目前光伏產品銷售受海外疫情影響尚不明顯,但隨著國外防控措施的加碼,光伏公司的海外銷售業績必然會遭遇重大沖擊。當前,隨著疫情的加劇,各國也迅速執行防控,全球性封城封國正在開啟。面對航班取消、運輸中斷等措施的影響,公司或將以降價爭奪國內市場,從而加劇光伏行業國內市場的競爭。
目前,業內對海外訂單執行推進情況正表現出越來越多的擔憂,PVInfoLink最近的報價顯示,多晶硅、硅片以及電池片均有所下降,由于海外疫情難以在短時間內獲得控制,全球范圍內光伏項目都可能暫緩,價格跌幅可能逐漸加劇,有機構預計,三季度組件價格可能跌破1.5元/瓦。
實際上,在此次疫情爆發前,業內已經意識到光伏產業競爭的加劇。今年年初,我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就指出,2020年,頭部公司產量的持續擴張在增大其市場供應量的同時將進一步擠壓中小公司的生存空間。而在疫情之下,供過于求的格局也將愈發明顯。
行業快速向專業化、規模化、集中化發展,在此過程中,必定存在末位淘汰。在羅鑫看來,隨著國內市場日趨理性,技術的快速迭代更新將會淘汰掉一批低效產品,有競爭力的高效產量和全球光伏的需求整體呈現平衡狀態。他表示,這是大浪淘沙、優勝劣汰、強者更強的凈化過程。
光伏行業新一輪洗牌正在來臨,產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升已成為必然趨勢。不過,一邊是公司樂觀預期下不斷擴張的產量,一邊是疫情蔓延影響下禍福難料的市場,白熱化的市場爭奪戰必將使公司陷入囚徒困境。面對不期而至的新冠疫情,公司持續的大規模擴產,只能在資源大量浪費的同時,讓行業面對難以承受之重。
下一篇:馬里免除太陽能增值稅和進口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