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20年02月14日
三問偉巴斯特:何以入局動力電池領域?
1月13日,偉巴斯特在浙江嘉興的新工廠以及動力電池系統研發中心正式落成。據了解,浙江嘉興工廠是偉巴斯特在中國境內的第11家工廠,廠房面積約3.6萬平方米,年產能超過150萬套汽車天窗,另外,新工廠還將生產動力電池系統產品。
當前,隨著電氣化趨勢的到來,無論主機廠還是零部件廠商,入局動力電池領域者不在少數。偉巴斯特選擇在國內研發生產動力電池,如何與其他廠商展開差異化競爭?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與偉巴斯特集團全球董事會成員、亞洲區總裁,賀雷德先生、以及偉巴斯特中國區總裁嚴和寧先生進行了深入交流。
如何在動力電池領域保持優勢?
隨著電氣化發展趨勢的到來,動力電池領域的競爭開始變得空前激烈。偉巴斯特此時入局動力電池領域,有機遇,但也面臨挑戰。賀雷德先生表示,汽車市場的變化激烈而迅猛,電氣化的到來使得主機廠開始尋找新的供應商,而偉巴斯特知道主機廠要什么,“他們要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給他們,因為我們的步伐跟主機廠一致。”這是偉巴斯特在動力電池領域保持競爭力的首要因素。
與其他單個電池供應商相比,偉巴斯特的優勢在于能夠根據主機廠的需求,把電芯模塊打包成一個電池包,再集成到整車中。偉巴斯特認為,這就是他們的市場所在。
另外,與標準化的電池包相比,偉巴斯特提供的電池包能夠針對不同的車型進行匹配。比如,根據主機廠的要求,調整使用的電池包數量,從一個電池包到10個電池包進行模塊化組合。
嚴和寧表示,“我們已經標準化了電池包的結構和布局,以及電池包與整車的接口。”這些標準都能滿足國際化需求,有很高的安全性。“我們有很好的熱管理經驗,幫助我們研發電池包。”所以,偉巴斯特電池包的化學成分穩定性,以及安全性均比較高。
在動力電池領域有哪些經驗和技術積累?
事實上,偉巴斯特在德國工廠已經投產了新能源動力電池。而嘉興工廠,作為偉巴斯特在國內的動力電池研發中心和生產制造基地,其采用的設備和工藝流程也與德國工廠保持一致。可以說,偉巴斯特在德國工廠積累的相關經驗和技術,未來將更好的應用到嘉興工廠。
偉巴斯特方面強調說,嘉興工廠采用的設備與工藝與德國工廠保持一致,“是因為我們的客戶來自全球,如果有一個新項目,他們希望這個測試標準和測試環境都是采用全球標準,達到同樣的效果。因此,我們不能讓中國的電池組和德國不一樣。”
另外,為了確保產品質量,偉巴斯特還將把德國的工程師帶到中國市場,同時,中國工廠的相關人員還會到德國接受培訓,之后回到中國。偉巴斯特希望,中國的動力電池研發中心和制造基地,在工藝流程上遵循全球化標準,但在細節調控上又有針對中國本土化的設計。
如何平衡新領域的投入與收益?
眾所周知,偉巴斯特的核心業務是汽車天窗和加熱系統,并在這一領域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廣闊的市場份額。偉巴斯特方面透露,在其各項業務的收入占比中,天窗業務的總體收入約占80%,而來自加熱系統和新能源業務的收入占20%。
如今,年對新能源這一新興業務,偉巴斯特如何平衡在該領域的投入與產出比?嚴和寧指出,對于新興業務領域,偉巴斯特秉承早布局、早準備的策略。同時,在人員儲備上也會做好優化調整,“運用好現有員工比重新招新人,可以優化更多成本。”
而在研發層面,偉巴斯特采用創新與降本并舉的策略。現階段,電池的成本主要來自于電芯,但隨著電芯的批量化生產,采購成本也將逐年下降。目前,偉巴斯特在上海有300多個研發專家,他們以創新的研發成果,提升產品工藝和效率,保證交付給客戶滿意的產品,這也是偉巴斯特降本增效的一種體現。
同時,偉巴斯特希望在未來5年將營業額翻一番,即由目前的年銷售額35億歐元提升到70億歐元。在2025年,偉巴斯特各項業務收入占比將會出現調整,可以預見的是,新業務的增幅會加快。
“通常在汽車市場,一塊電池會用5-7年,所以我們現在是為未來的增長做好規劃。”嚴和寧如是說。
在全球范圍內的汽車產業變革下,偉巴斯特也在緊跟時代發展需求,采取了“加強”和“參與”的雙重戰略。其中,“加強”戰略則聚焦在車頂系統和加熱系統核心業務領域;而“參與”戰略包含了未來出行新趨勢的解決方案,動力電池系統產品系列、充電解決方案和電動車加熱系統,無疑是偉巴斯特目前重點開發和拓展領域。
期待,在這一新興領域,偉巴斯特的表現,同樣精彩。
下一篇:松下動力電池戰略“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