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12月24日
電池的熱失控有哪些階段?如何提高電池的安全性?
鋰離子電池熱失控過程
電池熱失控都是由于電池的生熱速率遠高于散熱速率,且熱量大量累積而未及時散發出去所引起的。從本質上而言,熱失控是一個能量正反饋循環過程:升高的溫度會導致系統變熱,系統變熱后溫度升高,又反過來讓系統變得更熱。不嚴格的劃分,電池熱失控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1階段:電池內部熱失控階段
由于內部短路、外部加熱,或者電池自身在大電流充放電時自身發熱,使電池內部溫度升高到90℃~100℃左右,鋰鹽LiPF6開始分解;對于充電狀態的碳負極化學活性非常高,接近金屬鋰,在高溫下表面的SEI膜分解,嵌入石墨的鋰離子與電解液、黏結劑會發生反應,進一步把電池溫度推高到150℃,此溫度下又有新的劇烈放熱反應發生,例如電解質大量分解,生成PF5,PF5進一步催化有機溶劑發生分解反應等。
第2階段:電池鼓包階段
電池溫度達到200℃之上時,正極材料分解,釋放出大量熱和氣體,持續升溫。250-350℃嵌鋰態負極開始與電解液發生反應。
第3階段:電池熱失控,爆炸失效階段
在反應發生過程中,充電態正極材料開始發生劇烈分解反應,電解液發生劇烈的氧化反應,釋放出大量的熱,產生高溫和大量氣體,電池發生燃燒爆炸。
提高電池的安全性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下手:
正極材料
常見的正極材料在溫度低于650℃時是穩定的,在充電時處于亞穩定狀態,溫度升高時發生如下反應。
放出的氧氣會使溶劑氧化:
正極是直接與電解液反應還是放出氧氣后發生反應有確切的說法嗎?
電解液
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基本上是有機碳酸酯類物質,是一類易燃物。常用電解質鹽六氟磷酸鋰存在熱分解放熱反應。因此提高電解液的安全性對動力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控制至關重要。
LiPF6的熱穩定性是影響電解液熱穩定的主要因素。因此,目前主要改善方法是采用熱穩定性更好的鋰鹽。但由于電解液本身分解的反應熱十分小,對電池安全性能影響十分有限。對電池安全性影響更大的是其易燃性。降低電解液可燃性的途徑主要是采用阻燃添加劑。
隔膜
目前,已商品化的鋰離子電池隔膜主要有三類,分別為PP/PE/PP多層復合微孔膜、PP或PE單層微孔膜和涂布膜。廣泛使用的隔膜主要為聚烯烴微孔膜,這種隔膜的化學結構穩定,力學強度優良,電化學穩定性好。
隔膜垂直方向上的機械強度越高,電池發生微短路的概率就越小;隔膜的熱收縮率越小,電池的安全性能越好。隔膜的微孔關閉功能也是改進動力電池安全性的另一方法;凝膠類聚合物電解質具有較好的保液性,采用這種電解質的電池比常規液態電池具有更好的安全性;除此,陶瓷隔膜也可以改進電池的安全性。常見的國內專利文獻對鋰電池隔膜的制備和處理類型,見下表。
常見的正極材料在溫度低于650℃時是穩定的,在充電時處于亞穩定狀態,溫度升高時發生如下反應。
放出的氧氣會使溶劑氧化:
正極是直接與電解液反應還是放出氧氣后發生反應有確切的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