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12月23日
如何讓固態電池在穩定充放電循環的前提下實現快速充電?
中國儲能網訊:全球鋰電池生產制造主要由中日韓三國控制。擁有340萬員工的歐洲汽車行業從內燃機轉向電動驅動系統,如果它沒有成功將鋰電關鍵技術引入歐洲,那將依賴于亞洲制造商的動力電池。
即將到來的固態電池技術飛躍為此提供了翻盤機會。
作為德國也是歐洲最大的應用科學研究機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Fraunhofer-Gesellschaft)在做一個關于固態電池的戰略性國際合作計劃,據悉,該計劃由瑞士Dübendorf(CH)的Empa和德國Würzburg大學的Fraunhofer硅酸鹽研究所ISC承擔,其在1月啟動了一個固態電池的項目。
參與方都有誰?
Empa與FraunhoferISC的合作項目命名為IE4B(安全和可持續高性能電池接口工程),始于2019年1月1日,作為FraunhoferICON(國際合作和網絡)資金項目的一部分,將運行三年。通過ICON,弗勞恩霍夫協會旨在擴大其研究所與各個領域的精選國際機構的戰略合作。例如,迄今為止,劍橋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項目已經啟動。
如何達到目標?
該項目的目的是開發一種固態電池,可在室溫下實現穩定的充電和放電循環,并可同時快速充電。
該項目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涉及基本方面,并使用在Empa和ISC使用薄膜方法制造的電池模型系統。在該第一階段中,要精確地理解和監測在正極,固態電解質和負極之間的界面處發生的過程。
在第二階段,這些經驗和技術將用于制造功能性固態電池,該電池具有FraunhoferISC的工藝工程專業積累,將以小批量生產。
兩階段方法具有決定性優勢:作為階段一中的模型系統,薄膜電池的結構更易于分析。這允許識別最佳匹配的電極和電解質組合。通過事先匹配的材料,使階段二中更大的電池單元的更復雜的三維結構更容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