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12月20日
鋰電池正極材料未來的走向有哪些?
自2017下半年以來,正極材料市場呈現出的現象是:磷酸鐵鋰材料遇冷,產品價格及毛利下滑明顯;三元材料需求快速上升,鈷價暴漲助推三元價格上漲;補貼金額與能量密度掛鉤,高鎳三元成未來主流;三元與錳酸鋰摻雜降成本,三元材料替代鈷酸鋰;新型正極材料商業化加速等,具體變化情況如下:
01
材料企業凈利兩極分化三元向上鐵鋰向下
受補貼政策調整影響,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優勢的三元電池獲得更多主機廠的青睞,三元動力電池市場占比快速提升直接拉動三元材料產銷量增長。同時,上游鈷原料供應緊缺且主要依賴進口,鈷價暴漲直接助推三元材料價格上升,量價齊升增厚三元材料企業營收凈利;而磷酸鐵鋰材料則因能量密度瓶頸,市場需求量明顯下滑,同時上游原材料碳酸鋰價格維持價格高位導致磷酸鐵鋰材料毛利率下滑,導致磷酸鐵鋰材料企業增收不增利。
02
動力電池去鈷化明顯高鎳三元開始放量
受補貼金額與能量密度直接掛鉤及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提升需求迫切影響,電池企業與主機廠為獲得更多補貼,當前電池技術路線正在從NCM523向NCM622以及NCM811/NCA邁進。在產品原材料上升和下游補貼下降的雙重壓力下,三元動力電池去鈷化趨勢明顯,而高鎳三元正極材料成為目前最優解決方案。
03
三元摻錳降成本3C領域出現材料替代潮
盡管三元材料市場需求持續上升帶動材料企業業績增長,但三元材料的價格持續高企讓大批電池企業利潤空間受到壓縮。在追求能量密度提升和降成本的雙重目標之下,三元摻雜錳酸鋰的正極材料方案成為不少動力電池企業的可行性選擇。
根據客戶對成本的要求,電池廠可將錳酸鋰的摻雜比例定為8:2、7:3,更有甚者做到5:5,成本下降空間可以達到5%-15%不等。
04
新型正極材料商業化加速
在提升電池能量密度方面,要實現國家提出的2020年單體達到300wh/kg,系統超過220wh/kg的目標,高鎳正極搭配硅碳負極是當前業內公認的技術路線。然而要進一步達到350wh/kg甚至是400wh/kg的目標,就必須尋找新一代的正極材料,其中富鋰錳基被廣泛看好。
此前,業內一直在進行富鋰錳基材料的產業化研究,但一直無法突破導致富鋰錳基電池商業化進程緩慢。但2018年以來,這種情況得到了顯著改變。
上一篇:補貼退坡對動力電池產業有何影響?
下一篇:三元軟包電池有哪些天然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