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12月20日
補貼退坡會導致高鎳三元成為重點競爭領域嗎?
高鎳三元成突破點
2020年300Wh/kg目標驅動三元材料進一步高鎳化。根據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2017年聯合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要達到200萬輛,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達到300Wh/kg以上,力爭實現350Wh/kg,系統比能量力爭達到260Wh/kg,成本降至1元/Wh以下,到2025年動力電池系統比能量達到350Wh/kg。
補貼退坡、海外競爭下國內電芯企業有望率先使用高鎳三元
今年2月13日,財政部、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對我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作出調整,其中續航里程在300公里以下的乘用車補貼出現明顯下滑,最高降幅達2.1萬元,而續航在300公里以上的乘用車補貼不降反增,這也將促使更多車企使用高能量密度如NCM622、811電池材料。
而展望未來,一方面補貼進一步退坡不可避免,國內主機廠和電芯廠都將加速進行產品的換代升級,為將來補貼完全退出之后與燃油車展開競爭提前準備;另一方面在缺乏補貼政策保護下國內新能源車產業鏈勢必將受到國外電芯企業沖擊,市場競爭包括成本、價格、質量、性能、體系的競爭也將不斷加劇,這也將倒逼國內電芯、材料企業先行先試、突破創新,而我們認為高鎳三元即將成為重點競爭領域。
從歷史來看,國內由于動力電池技術源于磷酸鐵鋰(主要以比亞迪為主),其次才導入三元電池并開始以之為主流,而海外尤其是日韓電芯企業最初就選擇跳過磷酸鐵鋰而直接切入三元電池,不同的技術路徑選擇導致國內電芯企業在高能量密度領域與日韓企業相比始終落后一節,且需要依靠國家補貼。而在財政補貼不斷下滑甚至取消的趨勢下,如果中國與日韓企業維持這種代差,則日韓電芯企業的進入最終將對國內市場形成極大的沖擊力,也將使得前期的財政補貼缺乏戰略意義。
從國內來看,國內電芯兩強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均計劃于明年推出電動車用NCM811電池。目前寧德時代用于電動汽車的電池主要是NCM523,但寧德時代在高能量密度電池技術和工藝上有豐富的技術儲備,目前已經開始批量生產NCM622動力電池,同時也在積極推進NCM811、鋰金屬電池、硅炭負極等技術以期在未來獲得足夠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