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12月17日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發展要求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要求
鋰離子電池的主要部件有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等,鋰離子能量的存儲和釋放是以電極材料的氧化還原反應形式實現的,正極活性物質是鋰離子電池最為關鍵的核心材料。
一般而言,正極材料的關鍵性能指標有:化學成分、晶體結構、粒度分布、振實密度、比表面積、pH值、首次放電比容量、首次充放電效率、循環壽命等。
在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究方面,美國學者鋰電池之父GOODENOUGH教授作出了巨大貢獻:1980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就職期間發現了鈷酸鋰可用作鋰電正極,次年他在LCO專利中提及鎳酸鋰作為正極材料的可行性;1983年,首次嘗試將錳酸鋰作為正極材料用于鋰離子電池;1997年,他又開發出橄欖石結構正極材料磷酸鐵鋰。此外,為了解決鎳酸鋰性能不穩定問題,加拿大的DAHN教授和日本小槻勉教授進行了大量的摻雜改性研究;1997年,日本戶田公司率先申請了最早的鎳鈷鋁酸鋰專利;1999年,新加坡大學的劉昭林、余愛水等人在鎳鈷酸鋰基礎上引入Mn改性,最早報導了鎳鈷錳酸鋰。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發展趨勢
憑借過去的高速增長,中國成為全球正極材料的主要市場。2014年中國正極材料同比增長20.24%,占全球市場的43.77%,雖然相對于2013年,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為全球正極材料的第一大供應國。
2014年中國正極材料供應量占比的下滑,主要是因為在消費類電池方面,全球主要的鋰離子電池生產商三星SDI和LG化學一直通過采購中國企業的正極材料產品來降低成本,在經歷的持續幾年不斷的壓價之后,中國企業已經難以承受,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開始自己生產正極材料,以求進一步降低電池制造成本,由此導致中國正極材料供應量占比的下滑。
2015年中國正極材料產量為10.65萬噸,占全球產量的47.67%,中國正極材料占比大幅提升,主要源于國內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帶來磷酸鐵鋰、鎳鈷錳酸鋰出貨量的快速增加。
國內外正極材料產品結構有所不同。在國外正極材料市場,國外主要正極材料企業以生產三元材料為主,2015年鎳鈷錳酸鋰、鎳鈷鋁酸鋰等三元材料合計產量為5.83萬噸,占比49.87%,其次為鈷酸鋰,2015年產量為3.05萬噸,占比26.09%,而磷酸鐵鋰產量雖然是各正極材料中增長較快的,同比增長86.14%,但占比仍較小,為11.72%。
在中國正極材料市場,國內主要正極材料企業以生產磷酸鐵鋰為主,2015年產量為3.58萬噸,占比33.62%,且其產量增速也是最快的,為165.19%;其次為鈷酸鋰,2015年產量為3.32萬噸,占比31.17%;三元材料中,以鎳鈷錳酸鋰為主,國內在鎳鈷鋁酸鋰領域基本上處于空白的狀態。
下一篇:鎳氫電池的修復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