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12月03日
鴻達興業:氫能產業是公司2019年發展的重要方向
日前,鴻達興業董事長、總經理周奕豐在2018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上透露,2019年在做好氯堿主業同時,公司將繼續圍繞產業鏈相關環節,積極開拓符合公司整體發展戰略的新領域。其中,氫能產業是公司大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周奕豐表示,氯堿制氫是我國主要的制氫來源之一,具有成本低、純度高等特征,可以直接供氫燃料汽車使用。國內外氫燃料汽車商用化階段,都把氯堿制氫作為氫氣來源的主要途徑。公司是氯堿產業的龍頭企業,將利用制氫環節的技術和經驗優勢,重點發展制氫、儲氫、運氫和加氫產業,以解決制約我國氫燃料汽車商用化的瓶頸問題。
目前,公司已在內蒙古備案了8座加氫站,與北京一0一所簽署了軍民合作轉化航天液氫技術的合作協議,正在建設我國第一座液氫工廠。同時,與相關氫能企業也在積極探討新的合作模式。公司將把氫能產業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產業去推動。
接下來看看本周氫燃料電池行業都有哪些大事件:
資本縱橫
深圳氫雄/廣州恒運/華南理工合資1億建燃料電池公司
5月8日,雄韜股份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深圳氫雄與廣州恒運及華南理工大學擬合資1億元設立“廣州雄韜氫恒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暫定名,以登記機關核準為準)。
合資公司主營氫燃料電池動力總成及電堆、核心零配件及關鍵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服務;氫燃料電池汽車、制氫裝備、儲運氫裝備、加氫裝備的設計、制造和銷售;加氫站的研發、建設、運營及相關設備的批零兼營等業務。
巴拉德與濰柴巴拉德合資公司簽4400萬美元訂單
巴拉德近日宣布與濰柴巴拉德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即濰柴巴拉德合資公司)達成總價值約為4,400萬美元的訂單協議,巴拉德將為其提供一系列用于燃料電池電堆組裝的燃料電池零部件,計劃于2019年和2020年交付。
厚普股份中標中石化2220萬加氫設備訂單
近日,厚普股份成功中標中石化(南光)上海實業有限公司的“拓市項目-氫麟上海”項目。厚普股份將為該項目提供2套加氫設備,中標價格為2220萬元。
京城股份發力氫能產業擬向控股股東定增募資4.62億
5月6日晚間,京城股份發布公告透露,擬向控股股東北京京城機電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非公開發行不超過8440萬股股份,募集資金總額(含發行費用)不超過4.62億元,用于四型瓶智能化數控生產線建設項目、氫能產品研發項目及償還京城機電和金融機構債務。
市場經緯
新研氫能布局萬套燃料電池生產線
5月8日,新研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萬套氫燃料電池電堆項目的開工奠基儀式在山西大同舉行。據悉,該項目總投資8億元,一期投資約4-5億元,主要用于土建費用及自動化生產線設備、燃料電池測試臺、生產材料等購買。預計今年10月前完成一期工程,年底前完成年產1萬套燃料電池的自動化生產線建設并投產,投產后第一年預計實現9億元銷售額。
山西發布新能源汽車2019年行動計劃打造中國“氫谷”
近日,省工信廳公布《山西省新能源汽車產業2019年行動計劃》表示,為將山西打造成中國“氫谷”,山西將研究制定《山西省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積極支持太原、大同和長治等地申報國家級燃料電池汽車試點示范城市;開展氫能基礎設施、研發與測試服務平臺等共性設施建設,突破車用燃料電池電堆、關鍵材料與核心零部件等關鍵技術;引導培育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基地,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燃料電池汽車技術鏈與產業鏈。
中通客車30輛氫燃料公交車在山東聊城上線
5月6日,山東聊城首批30輛氫燃料公交車投放至K11路和K351路兩條線路,開始上線試運營。投入運營的是中通客車開發的第三代氫燃料公交車,每輛價值150余萬元,車長9米。
產品前哨
奧迪將推第六代氫燃料電池原型車
日前,根據奧迪CEO布拉姆•肖特(BramSchot)公開聲明,奧迪將加強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計劃重新啟動h-tron車型計劃。新的第六代氫燃料電池原型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公布,量產車型最快要等到2021年,或將率先以租賃車型面向市場。
海外動態
韓國開設第一座高速公路加氫站
近日,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在安城高速服務區(AnseongRestArea,位于韓國京畿道安城市)舉行了新加氫站的開幕式。該加氫站加注能力為25kg/h,每小時可加注5輛以上的氫能汽車,營業至晚上10點。
PlugPower向CHEM交付5kWProGen燃料電池系統
據外媒消息,近日,PlugPower宣布與臺灣領先的電子解決方案制造商CHEM合作,該合作將氫氣生產和固定式燃料電池電源系統。PlugPower已經開始向CHEM交付其5kWProGen燃料電池系統,這些系統已集成到CHEM的下一代固定電源產品中,用于電網支持和備用電源應用。
經典語錄
在過去十年燃料電池的成本已經下降一半多,這是為什么目前大家都已經看到,燃料電池汽車可能馬上要起來的樣子。其實燃料電池的成本再下降38%,就接近了目標成本,可以跟內燃機的成本相當,當然是指批量化的,不是指小規模的1000輛、1萬輛,而是指50萬輛以上的價格。
——上海交大燃料電池研究所所長章俊良
精彩辣評
@信達證券新能源與電氣設備首席分析師劉強:過去幾年,鋰電產業鏈的整體成本每年都會有15%-20%的下降幅度,氫燃料產業鏈大概率也會在未來遵循這樣一個成本下降、盈利兌現的發展路徑。當然,這當中還需要下游市場規模的放量,如果下游市場不振,技術提升、成本下降、盈利兌現全都無從談起。所以,產業鏈要想盈利,取決于應用規模的放量時間點。
我個人判斷,在未來5年內應該可以看得到產業鏈下游的快速放量。2018年,氫燃料汽車只有千輛的產量水平,2020年可能會達到萬輛級別,5年內可能能夠達到十萬輛的水平。從這個角度來講,產業鏈可能還會有十幾倍的增長空間。
下一篇:氫能與燃料電池發展現狀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