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11月26日
Q1電池利潤依舊虧損松下加碼方形電池業務應變
繼LG化學和三星SDI之后,松下也給出了最新的動力電池業務成績單。
本周,松下發布2019會計年度第一季度業績報告(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報告期內,實現銷售額18911億日元(約合123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6%,凈利潤498億日元(約合32.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3%。
其中,業內最為關注的是汽車業務,實現銷售額3774億日元(246億元人民幣),盡管業績同比增長了6%,但仍然處于虧損狀態,營業利潤虧損100億日元(6.5億元人民幣)。
對此,松下稱,業績增長的原因為包括方形和圓柱的電池整體銷量有所增長,但由于之前在產能方面的投資,利潤和去年相差不大。
具體來看,松下位于日本的圓柱18650電池工廠銷量正在下降,這與特斯拉ModelS和TeslaModelx銷量的顯著下滑有直接關系。如果沒有銷量的下降,松下Q1可能實現利潤增長。
但對于松下而言,也有好消息,這既包括其位于美國內華達州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內的圓柱電池銷量增長,也包括其位于中國大連的方形電池銷量提升。
對于接下來的布局重點,松下給出了兩個方向,一是通過投資中國大連和日本姬路的工廠擴大方形動力電池的產能,建立市場競爭力,二是通過提高特斯拉超級工廠的生產率,提高圓柱形產品的盈利能力。
從這樣的信號不難看出,松下似乎已經打算開始在動力電池領域多條腿走路,正在擺脫靠特斯拉單一客戶的市場業務局面。
早于今年5月,高工鋰電就曾在文章《松下“餓狼傳說”》中,對于松下的動力電池業務的進展進行了全面介紹,發現在中國市場,松下一反保守的日本企業作風,在市場布局和客戶開拓上,似乎比三星、LG化學等韓國對手更激進。
在產能布局上,早于去年12月底,日本媒體就報道稱,松下計劃花費數億美元在大連工廠新增兩條新生產線。這將使其在中國的產能提升80%,此前,主要生產方形電池的大連工廠已經在2018年上半年投產。
在客戶配套上,從2019年開始,松下還通過旗下在華子公司三洋能源為一汽豐田、廣汽豐田、長安福特等合資配套電池,配套車型包括卡羅拉、雷凌、蒙迪歐的PHEV車型。
這其中,配套的電池中在圓柱電池基礎上,還新增了方形電池,其為長安福特蒙迪歐提供的就是其方形電池。此外,在中國市場,松下還通過聯動天翼實現了向小鵬汽車的配套。
值得注意的是,單純從財務角度來看,與國內兩家頭部企業相比,無論是松下、LG、三星SDI都還處于虧損或者剛剛盈利階段,因此,其客戶開拓和業務擴張的緊迫性和壓力也明顯更大,這從其2019年以來的市場動作已經看得出端倪。
而從市場化的角度來看,電動化不僅已經成為全球車企的一致共識,而且,傳統燃油車銷量下滑也已經成為接下來產業的共識,消費市場的大門正在開啟,在這個時間節點,對于動力電池企業而言,已經到了真刀真槍實干的階段,從這個意義上講,未來兩年,動力電池領域的競爭將在國際上進入白熱化較量。
來看本周鋰電行業大事~
從Q2業績看三星SDI動力電池業務進展
韓國媒體報道,三星SDI周二發布財報顯示,公司2019年4-6月期間的銷售額同比增長6.9%至2.4萬億韓元(139.8億元),營業利潤同比增長2.9%至1573億韓元(9.2億元)。其中凈利潤增長53%達1602億韓元(9.3億元),而去年同期為1047億韓元(6.1億元)。
三星SDI表示,Q2凈利潤大增主要是由于電池銷售增加增厚公司業績利潤。
2018年,三星SDI4-6月期間的銷售額為2.25萬億韓元(131.1億元),營業利潤為1528億韓元(8.9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約28倍(2017年第二季度,三星SDI的營業利潤僅為55億韓元,當時由于2016年GalaxyNote7電池爆炸危機的后續影響,該公司連續六個季度出現虧損)。
其中,三星SDI的2018年Q2電池業務銷售額為1.73萬億韓元(100.8億元),比上一季度增長21.9%,這主要得益于能源存儲系統和圓柱形電池市場的蓬勃發展。
戳此查看《從Q2業績看三星SDI動力電池業務進展》
四大維度解析2019年鋰電儲能市場走向
2019年以來,鋰電儲能市場發展迅速,國內外出現多個儲能項目公開招標或者投運,應用場景包括儲能電站、風場調頻、太陽能發電存儲、用戶側、通信基站等,吸引了大批電池企業入局。
在中國,多個電網側儲能項目在江蘇、河南、湖南、甘肅以及浙江等地展開招標,大多配套磷酸鐵鋰電池,為磷酸鐵鋰電池提供新的消納空間;在海外,包括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的大型電網側和用戶側儲能項目也在增多,配套電池以三元為主。
在此情況之下,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瑞浦能源、海四達、欣旺達、特斯拉、LG化學、三星SDI等電池企業都在進行儲能產業鏈的布局和規劃,中標或建設了多個大型儲能項目,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
戳此查看《四大維度解析2019年鋰電儲能市場走向》
中小鋰電設備企業的“生死掙扎”
高工鋰電了解到,此前裝備企業與動力電池企業從訂單簽訂、裝備發貨、到貨調試到最后驗收,以“3331”付款方式為主。隨著行業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動力電池企業話語權日漸強勢,行業衍生出了“091”、“2431”等等付款方式。加之付款延時、貨款拖欠情況出現,直接導致了裝備企業陷入應收賬款高企、資金鏈斷裂的窘境。
這無疑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于是,“活著就好”已成為當下眾多中小鋰電設備企業生存發展的最高期望。
戳此查看《中小鋰電設備企業的“生死掙扎”》
從3家鋰電材料企業看科創板技術含金量
科創板首批25家企業本周正式開板交易。其中,嘉元科技、容百科技是近五年需求增速強勁的動力電池相關企業,加上即將上市的天奈科技,科創板聚集了一批鋰電材料企業。其科技含量如何,未來增長空間如何,能否支撐住當前的估值?高工鋰電將通過具體數據分析和業內專家觀點來進行全面解讀。
戳此查看《從3家鋰電材料企業看科創板技術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