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11月26日
氫能產業的中流砥柱佛山如何領跑?
近年來,佛山市委市政府把發展氫能源產業作為順應世界能源格局調整、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的重要突破口,先后建成佛山南海“廣東新能源汽車基地”、佛山高明“現代氫能有軌電車修造基地”、佛山云浮兩市共建氫能產業基地三大氫能產業基地,形成制氫、儲氫、加氫、用氫的全產業鏈。
這得益于,佛山為發展氫能不遺余力,無論從政策標準或者產業鏈的建設上,該城市在規劃發展氫能和氫燃料電池產業的力度相對較大,根據《佛山氫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到2020年,佛山市氫能源相關產業累計產值達到200億元,加氫站建設達到28座的發展目標;2025年產業累計產值500億元,加氫站建設達到43座;2030年產業累計產值1000億元,加氫站建設達到57座,力爭將氫能源產業培育成為佛山市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柱。
佛山市副市長許國公開表示,領導層次、市場發展、產業政策和基礎設施四方面造就了當前佛山在氫能上的發展優勢。但佛山仍應破除思想藩籬,不能“起個大早、趕個晚集”。他希望佛山的干部在關于發展氫能產業思想上要實現突破。
一是破除“談氫色變”的思想,氫氣雖是危險氣體,但氫的安全性卻比較高;二是破除“大雞不啄小米”的思想,氫能產業看似小眾和單一,卻是真正沒有天花板的產業;三是破除“葉公好龍”的思想,不能假模假樣趕風潮,一定要真抓實干,久久為功、務求做實。
許國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背景下,佛山經濟的重新起飛,選擇產業發展的突破口非常重要。當前,佛山也面臨著較大的環保壓力,機動車尾氣排放成為最大的佛山空氣污染源,工業污染源是第二位的,其中傳統能源的煤消耗又是重中之重,如何推動生態環境工作再上新臺階?氫能產業更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國際氫能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毛宗強曾這樣評價佛山氫能產業:“佛山是全國氫能產業的領頭羊,定位很高,成果很顯著。國際氫能協會看好中國氫能,而中國氫能又看好廣東佛山。”
高工氫電了解到,佛山氫能產業發展得益于南海區與佛山(云浮)產業轉移工業園兩大產業聚集地的爆發。其中僅佛山南海2017年的三件大事便成功引起業內矚目:一是建成并運營國內首個商業化加氫站;二是在全國率先啟動科技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促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三是舉辦全國第一個“氫能周”。
而佛山云浮兩市共建的氫能產業基地,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整車生產和上下游配套產業集聚發展,初步形成以廣東國鴻、云浮飛馳等為代表的龍頭企業集群,吸引了美國普頓、北京科泰克、江門聯悅、巴拉德、上海重塑、東風特商等氫能源上下游企業及重點項目,氫能源產業鏈逐步成型。
當前佛山發展氫能產業優勢突出,應該要明確自己定位,突出重點,把產業優勢培植起來,而佛山擁有四大優勢:一是領導層次的優勢。許國說道:“近年來在國內主推氫能產業發展的有2位常委,一位是江蘇如皋的馬金華常委,另一位就是我,后來我由市委常委做回副市長,業內人士就叫我‘氫能市長’,談起中國的氫能產業發展往往也都會提到我。”
二是市場發展的優勢。在佛山各區和市交通運輸局的支持推動下,佛山已經落實了近300臺氫燃料電池公交車,2019年還要達到1000臺的運營規模。現在佛山已經出現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的市場,還將慢慢培植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為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最為有利的市場環境與優勢。
三是產業政策的優勢。佛山是最早組織編制出臺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的城市,還在2018年3月成功獲批中國氫能產業標準化創新基地,掌握標準這方面將是佛山最大的政策優勢。在國內各省市推出的扶持政策來看,南海是力度最大的、是最優惠的,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氫能企業落戶。
四是基礎設施的優勢。氫能產業發展的最大制約和障礙就是加氫站的配套規劃建設問題,目前全國約有20座加氫站,其中佛山占比高達到約50%。并且佛山還在這幾年推動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突破了加氫站行政審批方面的難題,填補了國內相應空白,直接推動了中石油、中石化等參與加油加氫合建站的出現,以及加氫站建設標準不斷向國際接軌等。
值得一提的是,許國也提出了他的設想,就是在佛山率先推動輸氫管網的規劃建設,這樣低成本供氫的問題將得到基本解決,屆時佛山的氫氣價格將是全國性價比較高的,將具有無可比擬的產業發展優勢。
此外,為解決氫能和氫燃料電池產業人才稀缺這一痛點,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擬與南海區合作成立氫能經濟職業學院——“UNDP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氫能經濟職業學院”,旨在打造培養氫能領域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和專業型一線技術工人人才隊伍的氫能職業學院。
上一篇:氫燃料電池車或迎來“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