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11月24日
張小飛:中國汽車電動化9大趨勢研判
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變革下,國內汽車產業結構面臨巨大挑戰,傳統供應鏈體系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汽車需求。而零部件作為汽車產業的基礎,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升級變得尤為迫切,產業供應鏈格局正在重構,新的產業鏈生態即將醞釀而成。
與此同時,受宏觀經濟下行和全球車市整體影響,中國新能源汽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如何判斷目前產業發展趨勢直接影響產業鏈相關企業的戰略決策。
10月15日,“2019(蘇州吳中)汽車關鍵部件新生態產業峰會”在蘇州石湖金陵花園酒店盛大開幕,由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辦,由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高工電動車、高工智能汽車共同承辦。
在此次論壇上,高工產研董事長張小飛博士做題為2019汽車產業“新”趨勢的主題演講,他從四化,他重點從電動化的角度闡釋了目前市場呈現的九大趨勢。
一是盡管增長放緩,但全年產銷量保持增長。張小飛指出,國內新能源汽車面臨補貼退坡、補貼未及時發放等多重因素的隱向,這已經導致Q3同比下滑,預計全年的翹尾效應會收到一定影響,但全年產銷量依然會保持增長。
二是全球主流傳統車企向電動化轉移,且加快在中國布局。包括豐田、本田、大眾、寶馬等國際主流車企都先后加大在中國的產品布局,并加快了在供應鏈上的合作和產業化落地。
三是合資乘用車企新能源車型發力中國市場,占比達17.6%。合資車企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程度高,增長明顯:2019年,合資車企基于暢銷燃油車型推出EV/PHEV版車型,如帕薩特PHEV、途觀PHEV、卡羅拉PHEV、起亞K5PHEV、軒逸、雷凌等暢銷車型,2019年均獲得較快增長,未來合資車企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比將進一步提升。
同時,合資乘用車企業占比同比翻番:2019年1-8月合資車企產量同比增長262%,達12萬輛,在乘用車領域占比由2018年同期的7%上升至17.6%;這對國產乘用車企業的挑戰開始凸顯,部分國產車型大概率被淘汰出局。
四是新能源汽車結構變化,乘用車占據了絕對份額,商用車及客車明顯放緩。2019年1-8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75.6萬輛,產量同比增長36.2%,全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平穩增長;2019年1-8月,新能源乘用車產量達68.12萬輛,占比達到92.%;其中EV占比擴大,PHEV占比減少;但客車、專用車增長不大。
五是乘用車車型高端化成趨勢,A級以上乘用車成為市場主流;A00、A0級別車型占比大幅萎縮。受補貼政策影響,乘用車補貼續航門檻達250Km,長續航的A級以上乘用車成為主機廠布局重點,占比持續提升;A00級別乘用車企業產量大幅下滑,以江鈴、眾泰等為代表,低續航A00級別同期下滑13.1個百分點;A級及以上車型比例保持上升,隨著補貼取消、電池能量密度提升及三電價格繼續下滑,電池裝載量增加以提高續航里程。
六是N1級別專用車放量增長,中重卡占比提升。新能源專用車市場同比下降12.8%:2019年1-8月份專用市場產量2.83萬輛,受補貼調整影響較大;2019年1-4月新能源專用車主要受比亞迪、北京華林、中聯重科等中重卡市場增長帶動,中重卡單車電池搭載量超過200KWh;2019年5-6月,以吉利商用車、南京金龍、奇瑞等為代表的N1級別專用車開始放量,產量實現快速增長。
七是電池競爭格局繼續分化,一線梯隊二家企業占比71.7%。動力電池格局遠未形成,除一線梯隊的領先優勢突出外,二三線梯隊企業間的競爭還不明朗;
八是電機、電控市場外資零部件企業裝機量迅速提升。外資電機電控企業在國內布局加快,市場份額占比迅速提升,尤其是2019年以來,外資電機電控企業裝機量占比已接近20%;
九是動力電池多種路線并行,除了鋰電,固態、氫燃料電池等都在推進。新能源汽車用動力路線將呈多種方式,之前不存在絕對的替代關系,將形成很好地互補;整體來看,鋰電池路線在5-10年仍將是主流;固態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是鋰電池的延伸;燃料電池在長續航、中重卡等領域將對鋰電池形成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