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11月21日
電動車發生自燃事故的誘因都有哪些?電池問題無法回避嗎?
電動汽車被燒事件一而再三地被媒體曝光。如何解決好這個問題,2017年5月6日-7日,由清華大學主辦的第一屆全國鋰離子電池安全性技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歐陽明高教授認為,解決好動力電池熱失控需要三板斧。這些說明,要解決好電動汽車上動力電池的安全,一是行業上下都必須要高度重視,二是要研發出技術指標較高的系統(總成件),三有了這樣的系統以后,要積極配置到汽車上來。筆者將自己對動力電池安全智能系統及實例分析及建議,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
動力電池安全隱患的誘因
動力電池是能源載體,說明其安全隱患誘因是客觀存在的。按照歐陽明高教授的總結,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
1)外部高溫會導致電芯防爆膜破裂,電解液噴出,會發生燃燒、起火。在外部高溫環境下,電解液分解物與正極、負極發生反應,電芯隔膜將融化分解等導致內部短路,電能量釋放也多會產生大量的熱量。
防范熱失控,動力電池安全智能系統實例分析及建議
試驗數據顯示,當電池單體溫度達到135℃時,隔膜開始融化,電壓下降;150℃電池電壓快速下降,等溫度高達245℃時,隔膜完全崩潰。結論是,電池單體工作溫度在40℃~50℃之間是比較理想的。結論是,如果高于或低于這個溫度范圍都是不利于電池正常使用的。
2)動力電池內部的雜質、金屬顆粒、充放電膨脹與收縮、析鋰等都有產生動力電池內部短路的可能。由動力電池內部雜質引起的內短路的過程的機理,目前全世界專家還在研究階段。
結論是,目前要做到消除動力電池內部的雜質等誘因,理論上還沒有找到可行的辦法。
3)汽車機械受損如強烈的撞擊、翻車、擠壓也是無法規避的客觀事實。機械受損會導致電池發生機械損壞,在很短的時間內,會發生動力電池短路。結論是,汽車是運動物體,動力電池的機械受損也是一個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