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8年06月03日
動力電池研發不容樂觀
從燃油汽車的限行限購到柴靜“穹頂之下”引起的霧霾恐慌,從新能源車輛的推廣到充電樁的問題,從發展小型電動車到理性看待純電動車的發展。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趨勢之下,尤其是在油電混合動力趨向純電動汽車的發展形勢之下。電池作為電動汽車最關鍵的能源儲存部件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發展安全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如何增強電池單體、模塊、電池系統(含管理系統)的安全、運行環境下的可靠性與壽命?如何突破動力蓄電池及系統的安全性、一致性、可靠性與低成本等關鍵技術?
陳清泉,亞洲電動車之父,他在1988年提出創建世界電動車協會,多年來致力于在全世界推廣電動汽車。最近幾年,他每年都有兩個月時間在德國做研究。在德國的科技和產業創新中,協同創新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德國企業從大企業到中小企業,在創新和產品質量提升上競爭激烈,但絕不用價格戰打壓彼此。德國企業之間聯系緊密,互通有無,他們將這種緊密溝通稱之為精英集群,共享創新和科技的紅利。尤其是在德國最具競爭力的化工、汽車、電子設備和工程領域,他們不會相互拆臺,而是通力合作。
我國的動力電池的研發大多采取企業自主研發各自為政的方式,競爭激烈,更談不上聯系緊密,通力合作。在2015的上海車展上,大眾汽車陸續在國內生產15款新能源汽車,但目前已經明確的兩個電池供應商是韓國的三星和LG,與中國企業無緣。這一案例充分反映出我國動力電池面臨的挑戰。為了使動力與儲能技術的發展滿足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智能電網的應用和市場需求。迫切需要企業合作,政企聯動創新。更應該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組織優勢力量,集中攻關,促進關鍵的原始創新,解決瓶頸技術,獲得知識產權,才能有可能處于優勢競爭地位。
目前中國現階段面臨著不容樂觀的環境問題,發展電動汽車的愿望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迫切。電動汽車的研發,動力電池系統的研發,任重而道遠。
上一篇:鋰離子電池水分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下一篇:鋰電池漏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