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10月09日
鋰電設備廠商星云智能轉投燃料電池:布局氫能領域!
近日,從星云股份獲悉,星云股份全資子公司星云智能近期正式推出了首條燃料電池膜電極處理自動裝配線,整線采用倍速鏈系統及線體總線控制進行控制連續使用。據了解,燃料電池技術作為新能源汽車動力技術發展的三大技術路線之一,已陸續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和投入。
自動化生產是產業發展的關鍵
此次星云智能主要關注的是燃料電池膜電極的制作過程,膜電極是PEMFC的核心部件,是能量轉換的多相物質傳輸和電化學反應場所,決定著PEMFC的性能、壽命以及成本。根據美國DOE發布的最新燃料電池成本分析,膜電極的成本占電堆總成本的62%以上。
從上圖可以看出燃料電池的生產主要包括膜電極、雙極板的制作和電堆的組裝,在整個流程中自動化設備的使用將提高生產效率,有效減少人工制作過程中對產品造成的損傷。隨著全球燃料電池出貨量的增加,各個國家都意識到生產過程自動化的重要性,美國、英國等國家還資助了不少燃料電池自動化生產相關的研究項目。?
截止目前為止,歐美日國家主流燃料電池生產廠商均已實現主要生成過程的自動化。此次星云首條燃料電池膜電極處理自動裝配線的推出,也標志著我國燃料電池自動化生產國產化程度的提升,有助于我國膜電極產業化的發展。
我國膜電極產業化發展現狀
作為國內較早開始膜電極研究的機構,武漢理工新能源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燃料電池MEA生產企業,燃料電池膜電極大批量出口美國、歐洲等國際市場。目前已經建立了自動化生產線,是國內首條膜電極自動化生產線,產能可以達到5000平米/年。
2018年7月20日,雄韜氫雄CEO熊云在會議上公開透露,目前雄韜氫雄控股子公司—武漢理工氫電已建成國內首條膜電極自動化生產線,產品大多出口國外,是PlugPower的重要供應商。未來雄韜氫雄將擴大生產規模,2020年前膜電極年產能達到10萬㎡以上,實現膜電極國產化。
此外,在今年2月26日,廣州黃埔區政府、廣州開發區管委會與鴻基創能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據悉,本次簽約項目總投資約8億元,力爭2018年底試生產,2019年實現年產10萬平方米膜電極的規模,2020年實現大規模產業化。在此基礎上,還將計劃提供高性能膜電極及電堆,與廣東省內汽車生產企業聯合,力爭在2019年下線自主核心技術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
小結
在此次星云智能新設備公布前不久前的7月份,先導集團燃料電池裝備制造項目落地江蘇無錫,也展示了先導集團在燃料電池生產設備領域的前瞻性規劃。由于我國相關產業政策的推動,已有大量資本開始關注氫能和燃料電池領域,隨著產業化布局的展開,相關上下游產業鏈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已然成為業界關注的下一個熱點。
本文摘自:OFweek鋰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