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10月03日
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任重道遠
電動汽車是我國戰略新興產業之一,發展電動汽車是減少石油進口,解決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實現我國汽車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實現汽車強國夢的必由之路。
燃料電池汽車是電動汽車一種,在國際上已基本完成性能研發階段,整車性能已達傳統燃油車的水平,并開始商業化。但要實現大規模的商業化,需要進一步降低成本和鉑用量,開發與建設批量生產線,開發廉價制氫、儲運技術,降低加氫站建設成本,增加加氫站的數量。
我國在電動汽車發展的“三縱三橫”方針的指導下,燃料電池車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示范中已進行百量級示范運行,基本掌握了燃料電池車技術,正如萬鋼部長在2016年科協年會---未來出行分會場報告指出:氫燃料電池在壽命、可靠性、使用性能上基本達到車輛使用要求,中國初步掌握了相關核心技術,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技術平臺。未來要加強協同創新,加快推進氫能燃料電池產業全面發展。
在我國要實現燃料電池車大規模示范運行,進而實現商業化,必須在以下幾方面進一步開展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燃料電池發動機關鍵材料與部件產業鏈,特別是燃料電池擴散層用碳紙,低功耗空壓機,氫氣循環泵,70MPa的氫瓶和MEA大批量的生產技術。
第二,進一步提高電堆的體積和重量比功率,以適應乘用車的需求,同時也能進一步降低電堆成本和鉑用量。
第三,提高電堆和電池系統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確保大巴車用燃料電池發動機壽命達到1萬-2萬小時,轎車大于5000小時。
第四,發展基于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電解水制氫技術,劣質煤制氫技術;進一步發展氫的儲運技術,大幅度降低氫氣成本。
本文摘自:電池百人會-電池網